熊猫体育学术论坛系列活动(二十三) 董怀良谈步入私域:1980年《婚姻法》的核心规制与社会效应

  11月23日,熊猫体育董怀良副教授应邀为公司研究生作了题为《步入私域:1980年<婚姻法>的核心规制与社会效应》的精彩报告。公司2024级学硕、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报告会。

  报告中,董怀良副教授围绕“步入私域”这一主题,系统阐述了1980年《婚姻法》的核心规制及其社会影响。他指出,在中国社会从“群体性社会”向“个体性社会”转型的背景下,在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之际,1980年《婚姻法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婚姻从一种公共事务逐步转向私人领域。1980年《婚姻法》将计划生育纳入法律、将“感情确已破裂”作为离婚法定条件、提高法定婚龄等核心规制有效保障了个体在婚姻中的自主权,削弱了家族、单位等外部干预,使婚姻决策更多基于个人意愿与情感联结,体现了法律对个体自由的尊重与保障。他进一步强调,1980年《婚姻法》不仅推动了婚姻关系的“私域化”,还深刻塑造了中国的性别观念与家庭结构,促进了核心家庭的普及与女性解放。但是,婚姻的私域化并非绝对,法律仍在特定领域保留必要干预,这正说明《婚姻法》是治理国家、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。作为中国婚姻制度转型的起点,1980年《婚姻法》不仅为后续家庭立法奠定基础,也为理解当代家庭变迁与个体权利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。

  202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张依瑾表示,本次论坛让我深刻认识到,1980年《婚姻法》不仅是一部法律文本,更是中国社会从“群体性”向“个体性”转型的重要见证。“感情破裂”的离婚标准、法定婚龄的提高等制度设计,生动展现了法律对个人情感和选择的尊重。这些变革将婚姻决策权从家族过渡到个人,让我真切体会到社会进步正是通过这样的制度演进,不断拓展每个人的生活空间。今天的婚姻自主权来之不易,我们要把握好个体与社会的内在联系,更加珍惜当代社会赋予个人的选择自由。

  董怀良,中共党员,历史学博士,现任熊猫体育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,出版专著3部,合作著作2部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20世纪中国婚姻史研究”子课题1项,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1项,国家民委课题1项,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课题1项,发表论文20余篇。

(审核 黄昊)